宣城推进改革开放的思考和建议


2018年,深刻影响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40年白驹过隙,40年风雨兼程,宣城与全国一道,勇于创新、勤于改革,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人间奇迹。1979年春,宣城洪林镇鸽子山村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与肥西县山南区黄花大队及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一道在全省最早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并由此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皖东南门户,宣城自2001年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到如今的“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始终坚持“东向发展”战略不动摇,全方位扩大开放型发展,谱写了一页页绚丽的篇章!考察宣城改革开放的历程,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形成可行性建议,对于宣城在新时代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不无裨益。

一、注重实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培养

实业兴、地方兴;实业强、地方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都是实业。要坚定不移地围绕“235”工作总体布局,做实做强具有宣城特色的实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家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定力、有耐心地培养宣城企业家群体,通过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落实高质量发展,通过企业家与苏浙沪市场的联动,不断塑造宣城与苏浙沪市场的紧密联系,并通过苏浙沪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宣城顺应全球化大市场发展趋势,更加开放具有活力。

二、保持东向发展战略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

宣城东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融入苏浙沪作为后发地区的宣城之活力源泉、加快赶超发达地区之终南捷径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诸如环境、技术、人才、资本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了东进的步伐,因此,宣城经济当下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就汽车爬坡,走到半坡,此时不能松油门,必须保持东向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咬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总结经验,接力完善规划,不另起炉灶,一锤子买卖,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民盟市直三支部:邝景丽)

 


2018年8月2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