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 倾心“稼研”


                             ——记绩溪县“稼研会”周文甫会长

当耳边传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幽叹,听到“人至中年万事休,欲知进取待明朝”的感慨时,眼前不觉就出现了一位皓首穷经的长者形象,十五年来读书不怠,笔耕不辍,执着于研究绩溪及徽州教育,将一个民间团体办得红红火火,唱响在祖国大地,他就是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绩溪县原教育局局长,原绩溪中学校长周文甫老师。

说起周老师,凡绩溪教育界人士几乎无人不知,这位以一辆老式载重自行车行走于大街小巷、机关学校,足迹遍及山乡村落的长者,用惊人的毅力和赤诚之心守望着绩溪乃至徽州的教育,将“稼研会”的名字传响在全国各地,谱写出一曲高亢的“稼研人”之歌。

我总不自觉地用“稼研人”来敬称“稼研会”的长者。在我心里,这不是一个称呼而已,而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与体现,这是一种老而弥坚、老而有为的精神,是一种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奉献于行、赤诚于心的精神!作为会长的周文甫老师,他身上无不闪耀着“稼研人”的精神光芒,心中始终澎湃着对家乡教育的赤诚之情!

“老师们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加入了‘稼研会’”

2001年,为缅怀和学习先贤的奉献、敬业精神,为弘扬绩溪优良教育传统,经传方、吴家泽、汪俊赓、汪光泽、胡嗣伟等几位七八十岁的退休教师在编辑出版了《五十年代的绩中》后,筹备成立“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考虑到一个民间社团成立、发展都需要年轻些的人来协助,几位前辈就商议由经传方老师邀请刚从绩溪县人民政府督学位上退下来的周文甫老师参加。看着亲自登门的经老师,读着已经拟写好的《关于筹备成立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申请书》,周老师欣然接受了邀请。全心投入,终生从教,本应安享晚年的老师们仍情系家乡教育的发展,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他们的精神如一缕晨光拨开了周老师心头的迷惘:古稀之人尚伏枥,花甲之人可大有为。带着一份感动,怀着一份期冀,周老师走进了稼研团队,成为“稼研会”中坚实的一员。

胡稼民先生(1892——1972)曾先后任绩溪明伦堂小学校长,县立初中教导主任,他以校为家,严格管理,严谨办学,敬业奉献,为众人景仰,原徽州行署教育局局长,绩中校长南岳民先生曾说,“如果绩溪教育战线出现五十个‘稼民式’教师,绩溪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为了弘扬胡稼民先生高尚的师德风范,为了丰富我中华文化,特别是徽学文化的科学内涵,为了确立我绩溪文化在徽学文化中的应有地位……”“稼研会”的几位发起人决定整理发掘和研究探索胡稼民教育思想,撰文著书,使胡稼民先生的师道、师德垂范于后世,激励后辈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当如胡稼民先生那样执著追求、矢志不渝,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绩溪教育作出贡献。为了这一目标,周老师开始了和老师们共同筹备“稼研会”的艰难工作。发展会员,拟定章程,查找资料,走访知情人……在每一个紧张忙碌的日子里,周老师都被老师们高昂洋溢的激情、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俭朴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着,鞭策着,激励着,生命的乐章里再次奏响了昂扬的旋律,“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福”,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周老师对幸福的定义。

作为一个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筹集资金是一件大事、难事,周老师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一重任,他和经传方老师一起向社会热心教育人士募集资金时,经老师说“这可是我第一次做这件事!”周老师也是第一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了心中的期盼,再难也要迎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至2002年一月底共收县教委、县计委、水电局、国税局、丝业公司、绩溪中学等单位及姚民和、王兆林等人及县外胡稼民先生的学生、同事的捐赠款 2.5万元,筹备工作至此全部完成,2002年1月22日“稼研会”正式成立,经传方老师当选为会长,周文甫老师当选为常务副会长。

《会刊》专递架起了暖人的心桥

做成一件事不难,但坚持做好一件事不是易事。“稼研会”成立后,各种事务便开始运转起来,从收集资料、组织写稿到编辑文章、出版《会刊》;从发展会员、募集资金到发放、邮寄《会刊》、著作,回复外地会员、会友来信,无不倾注着每一个“稼研人”的热忱和心血。每一期《会刊》出刊、每一本稼研专著出版后,周老师就骑着自行车提着一只简易袋子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单位、一条条街道去跑,亲自把书送到县城的一位位会员、会友手中;对外地的会员、会友,周老师则采用邮寄的方式将《会刊》、著作送达,这是需用心、用情才能做好的事,《会刊》寄往全国的十几个省市,而且远至海峡彼岸的台湾。为了方便与外地会员、会友的联系,周老师还学会了电脑技术,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回复对方,更多时候,周老师和其他几位前辈以书信方式和外地会员、会友热情交流。一本本承载着家乡印记的《会刊》,一封封满怀着思念之情的书信,就这样搭建起一座心桥,联络了许多久离家乡,远在千里、万里的徽州人,唤起了他们积于心底的浓浓乡情,一些远在台湾、美国、加拿大几十年没机会回故里的家乡人,第一次捧读《会刊》,看到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时,他们的内心一如波浪翻滚,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明伦学长、台北绩溪同乡会理事长程敷堂先生给吴家泽老师的信中说,“兄台等热爱桑梓,继续不断的扬先进先贤之道德文章与古道热肠,更能发挥我徽学之精粹,殊为吾漂泊海外的游子增进乡怀……”原杭州商学院周建中教授在回信中写到,“收到《会刊》,获取家乡信息,了解稼研进展情况,知晓同乡学友近情,消我思乡之念……” 一封封饱含敬意、感激的书信,传达出了家乡赤子的真情。作为回报,他们主动为“稼研会”捐款,周老师都一一刊登在《会刊》的捐赠榜上。

“加入稼研会,促使我读了不少书,增长了知识……”

 日常事务外,周老师还和其他老师一样担负着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撰写文章,编辑、出版著作的任务,一段时间里他还兼任着《会刊》主编,每每阅读稿件时,他都会为读到一篇优秀的稿件而兴奋,为一篇稿子能否采用而顾虑,也为修改的问题与作者或电话或面见交流,悉心的付出只为让《会刊》成为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力的刊物,成为“稼研会”一块有宣传力的招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稿件质量有标准有要求的周老师,对自己的写作更是倾心投入。为研究清末民初时期绩溪、徽州的教育,周老师耗时一年,广泛收集,阅读绩溪、徽州教育史料,完成了《清末民初的绩溪教育状况与启示》、《清末民国时期徽州教育概要》两文;2007年9月,周老师拿到了辗转获得的25册约32万字的《程应鸣日记》复印册,当时他爱人在屯溪住院进行放射性治疗,他在照顾爱人之余,在病房、在医生办公室读完了《程应鸣日记》,并做了近6万字摘录,还与汪俊赓先生合作撰写了万余字的《从程应鸣日记看胡晋接教育理论与实践》;当“稼研会”着手研究徽州现代教育开拓者胡晋接先生的教育思想时,周老师一方面积极向老师请教,一方面动员会员、会友千方百计收集胡晋接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了整整六年时间搜集到省立二师校刊全套,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史料,它印记着徽州现代教育发展的脚步,记载着前辈人教育创业的艰辛与辉煌。拿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资料,周老师认真阅读着,细细品味着,在一行行文字里,在一个个记载中,他仿佛看到了教育先辈在教育园地上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为救国救民而办教育的拳拳之心,怀着深深的敬意,周老师写了有关胡晋接的上十篇文章发表于报刊。人,最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积极进取的心,这是生命焕发重彩的动力,是生活之源日久弥新的张力。在研究绩溪教育发展的时间里,周老师还写成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绩溪暑期义务学校”》、《记与郑郁予老校长的一段交往》、《情系教育  心系桑梓——记教育家胡家健先生》、《在伏岭中学初创的日子里》、《充满激情的岁月》等文章,当别人赞许笔耕不辍的精神时,他说“加入‘稼研会’,促使我读了不少书,看了不少资料,增长了知识……”我想,五龙岭的夜晚因有了周老师案桌前的灯而不再寂寞吧。

担当会长,率先垂范  勇辟蹊径

2005年4月周文甫老师当选为会长,自此,“稼研会”的工作从经传方会长时的成立、发展时期开始进入生气蓬勃、影响壮大时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领导必将团队工作推向新高峰。曾担任绩溪县教育局长、绩中校长的周老师,素以认真负责、正直无私、谦逊和善而为众人所赞,担任会长一职后,更是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他知道,“稼研会”能办得红红火火,是和谐团队的力量,是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的“稼研人”分工协作的结果。稼研团队的成员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周老师以对尊长的态度尊重和关心他们,体谅着他们,“稼研会”没有独有的办公场所,周老师几乎跑遍了每个理事的家庭,若知道有谁生病住院了,他就立即前往医院看望;对于“稼研会”顾问及会员中中 80岁以上的耄耋长者,周老师继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专门为他们举行别开生面的“祝寿”活动,通过吟诗、作对表达对长者的祝福和敬意;除了定期召开理事会,遇到需要商量的事情,他一一打电话通知大家到临时地点共同商议,从不武断做事;凡会员来稿,采取能照稿发排的就随时发排,需修改的则提出意见,修改后再发表的原则,修改意见至少有两人阅读后提出;对于研究性文章,除个人独立写稿外还经常合作……自古文人相轻,但在稼研团队中,一切开诚布公,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体谅,各展其能,真诚合作。“其身正,不令而行”, 一心为稼研,处处为他人的周老师以实际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个“稼研人”,他们艰辛付出而不计任何报酬,苦并快乐地奉献而没有一句怨言,绽放着晚霞般绚丽的价值之光!

一个团队的活力在拥有一批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成员,一个研究团体的发展在于不断探索前行的方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团队的核心就是领导者,领导者的工作思路和视野直接决定着团队发展的广度和高度。“稼研会”从2002年成立至今走过了十五年,两任会长尤其是周文甫会长在稼研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稼研会”在成立大会上通过的“章程”中指出:“在开展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的同时,搜集整理绩溪近现代教育史料及有关教育家和名师的资料,开展与弘扬徽州文化教育有关的其它学术活动”,明确了“稼研会”的研究内容。心动就要行动,经过十个月左右的时间,“稼研会”便征集到胡稼民先生同事和学生写来的大量的缅怀和歌颂稼民先生业绩和人品的文章,汪俊赓、吴家泽、汪光泽、胡嗣伟等稼研前辈纷纷著文纪念,周老师撰写了《稼民先生与绩溪中学》一文,讴歌稼民先生爱校、爱生、爱教育,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的高尚精神。这些文章除在《会刊》发表外,“稼研会”还将其集结出版了《胡稼民先生纪念集》一书,22万字,这是“稼研会”出版的第一本书。为了探索胡稼民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渊源,周老师和稼研前辈共同谋划研究胡稼民同时代人及他的老师,胡晋接、胡景磻、胡效颜、程宗鲁等一批绩溪名师及思诚小学、明伦小学、胡氏小学等绩溪名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随着研究的深入,胡稼民先生的老师胡晋接先生在众名师中凸显出来,这是一位对徽州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家,在任省立二师校长时,他提出了 “德育、智育、体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主张“教学用结合”,坚持严格管理,倡导开展课外活动的研究,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对胡稼民先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稼研会”顺势谋划,挖掘整理胡晋接的教育资料,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丰富了稼研内容,提高了研究品味。2012年,在休宁中学百年华诞之际,周老师主编出版了《胡斯文正脉——晋接先生纪念文集》。至此,“稼研会”对“胡稼民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四部《绩溪教育史料》全部出版,另外,还出版了《民国徽州名师》、《难忘徽师》、《新中国建立前后·徽州民师》,稼研的研究从本土延伸向徽州,这不仅对对研究徽州近现代教育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对当今绩溪乃至徽州的教育发展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2009年,当胡适诞辰118周年的时候,作为胡适家乡的后学,周老师和稼研前辈把宣传胡适、研究胡适作为“稼研会”的一项主要内容,周老师的案桌上又摆上了有关胡适的书,他撰写了《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胡适先生》一文,鼓励会员、会友写作研究文章,此后各地作者包括台湾作者纷纷来稿,2011年“稼研会”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圣人——胡适》,这标志着“稼研会”发展中的突破和创新。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鉴古知今,这是“稼研会”创办的宗旨。周老师十分关注绩溪当前的教育,担任会长期间组织了两次教育论坛, 2008年下半年举办的“振兴绩溪教育”笔谈,许多教授、专家、老教育工作者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2011年3月23日,举办了“探讨绩溪教育新发展论坛”,内容涉及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办好绩中及教育均衡发展等多个方面,与会代表对绩溪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及未来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为县拟订“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论坛的成功举办,在“稼研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突破了“稼研会”囿于研究历史教育的做法,与现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一生守望不了情      

在周老师心中,始终有一种浓浓的教育情结,它如一条彩练在周老师的天空中舞出了精彩和不凡。从1957年徽师毕业担任坦头小学教师到1959年芜湖师专进修结业到绩中任教,从1970年担任伏岭中学校长到1979年调任县教育局局长,从1981年调任绩中校长到1984年担任绩中党支部专职书记,从1997年担任县人民政府督学到1999年退休,四十二个春秋的岁月,周老师用忠诚和热爱交出了一份对教育事业的完美答卷。早在1963年担任绩溪中学专职团干期间,参加地区团干会到芜湖参观“雷锋事迹展览”时,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像你(雷锋)学习,像你那样生活,像你那样工作,像你那样做人”,激情岁月的誓言如巍巍高山屹立在周老师心中,在时光流转中愈加坚定,从乡村到县城,从校长到书记,周老师始终把狠抓教学质量,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当成工作信条;把真诚关心教师,打造一支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核心工作。切实稳重的工作作风,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管理,激发着教师的工作热情,他们埋头苦干,勇于争先,乐于奉献,无怨无悔,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从绩中退休后,他热爱绩中、关注绩中乃至绩溪教育之心依然炽热,他走访学校,组织调研,通过与校长、教师交流,了解时况,为绩溪教育发展新气象而喜,为绩溪初中毕业生优质生源外流而忧;他情牵绩中,真诚地与分管教育的县领导及教体局领导交流;他在《会刊》开辟“教育论坛”栏目,刊登报刊上有关教育的文章及本县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文章和优秀教师的事迹。谈及当今教育重智育而忽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参加社会实践的习惯时,他说习近平主席最近发表了“崇尚劳动,让劳动者更光荣”的讲话,但在当今的教育中劳动的光荣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微微的叹息在深沉的话语中悄然而出,周老师默然着。

2016年,“稼研会”在完成有关工作后就要结束了,这会是一种不舍,一种留想。稼研十五年,可谓硕果累累,至2015年6月,搜集徽州教育史、徽州文化史相关资料近400多万字,编印《会刊》115期,出版资料性图书 11册,周老师和稼研前辈们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办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通过撰文著书将精神和文化的东西留给后代,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身对当代学人治学是一种极大的激励。“稼研会”应时而生,应势而止,但稼研人胸怀赤诚之心,老而弥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如夜空的星辰永远绽放光芒!

“莫羡阳春美景好,更欣红叶漫秋山”,衷心祝愿周老师和各位稼研前辈明天更美好!(绩溪基层委员会  肖庭兰)

 

                                              


2018年7月16日
浏览量:0
收藏